·訪問舊版
当前位置:首页>內頁欄目 > 分享園地

潘曉東:走在通往理想之路上

来源:同济大学香港校友联谊会|时间:2010-4-20 12:26:48|阅读:

访英国科进公司(WSP)亚洲地区总裁潘晓东

朱皓玥
 
潘晓东简历:
英国科进工程咨询公司(WSP)亚洲地区总裁。
1955年9月出生。
1978年至1982年在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工程地质专业学习;
1982年至1985年留校任教并攻读在职研究生;
1985年至1988年在帝国理工大学皇家矿冶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至1990年在西伦敦大学数学系博士后研究;
1990年至2004年在英国合乐工程咨询公司工作,直至大中国地区总经理;
2005年至今任英国科进工程咨询公司亚洲地区总裁。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别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墙。"第二个说"我在挣钱。"最后一个说"我在建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很多年后,最后ê个工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他当时的同伴依然在靠砌墙养家糊口。潘晓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到英国科进工程咨询公司亚洲地区总裁,潘晓东在建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同济:青春与理想
潘晓东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风华中学毕业后,同ê年代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读大学的机会,他分配到上海住宅建筑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

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潘晓东渐渐地熟悉了建筑这一行业,也开始琢磨起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建造理想的房子。毕竟,ê个年代,城市建设还停留在满ì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层次,还谈不上创意、美观、舒适等高层次的追求,潘晓东热爱建筑,也有着对这一行业的迷茫。国家恢复高考的喜讯传来,使迷茫中的潘晓东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潘晓东得知同济大学是社会公认的在土木、建筑方面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考入同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刻苦,潘晓东顺利收到了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求学生涯。

潘晓东和他的同学们,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校园里弥漫着勤奋苦读、蓬勃向上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潘晓东度过了四年本科生涯,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后,他一边留校在工程地质教研室任教,一边继续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留学:适应与深造
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很多有为青年选择出国学习深造,潘晓东也向往见识外面的世界,创造一番事业。1985年,潘晓东修完全部硕士课程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皇家矿冶学院的奖学金,远渡重洋攻读博士学位。

然而,来到英国后,迎来的是更艰巨的挑战。八十年代初出国留学的中国青年尚属凤毛麟à,潘晓东在皇家矿冶学院同一届的同学共四名博士生,只有他一个华人。在举目无亲的境地下,从语言到文化,从生活习惯到治学风格,潘晓东有太多的地方要去转变、去适应。而上海的家里,独自持家的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小女儿又时刻牵挂着潘晓东的心。异乡求学的艰辛,若没有亲身经历,恐怕很难体会。好在潘晓东是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人,三年后,他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潘晓东对自己的专业素养仍然不满ì,又进入西伦敦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后,方向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程序编写。两年后,潘晓东认为学以致用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合乐(Halcrow)工程咨询公司开始了职业工程师的工作。

事业:挑战与成功
合乐公司是英国工程设计行业的老牌企业,有着13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1990年进入合乐公司起,潘晓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从普通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一直到2000年被派往香港担任大中国地区总经理。潘晓东为合乐公司在华业务的拓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合乐在中国的业务还仅限于香港地区,不曾涉ì大陆的项目;到2 0 0 4年,局面已经完全打开,合乐参与的项目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公司在大陆的业务甚至超过了香港本地,著名的东海大桥就是合乐公司参与建设的。

就在潘晓东准备实现更远大的抱负时,合乐公司发生了高层人事变动。新的战略布局和管理方法与自己的理念难以吻合。潘晓东坦言,ê段时间情绪一度陷于低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他毅然决定离开合乐。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潘晓东辞职时尚未落实新工作,前途无着,更何况为合乐付出了十多年心血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难免遗憾。坚持自己的理想而选择急流勇退,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魄力的,潘晓东做到了。

事实证明,潘晓东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他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英国科进工程咨询公司向潘晓东抛出橄榄枝,聘任他为亚洲地区总裁,全面负责亚洲业务。

科进是伦敦一家上市公司,在国际工程咨询业享有盛誉。潘晓东刚进入科进时,亚洲地区为负盈利,上海只有七、八名员工。经过潘晓东四年的努力,现在亚洲地区已经实现了盈利,中国大陆的员工达到120多人,科进在亚洲的业务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人员也翻了一倍,达400来人。北京的嘉里中心、恒基中心、摩根中心,上海的万都中心、全国的数十家香格里拉酒店、佘山国际会议中心,卡塔尔的马术中心,越南的五星级酒店,蒙古的喜来登……这些著名的作品,都包含着科进和潘晓东的努力。谈起这些成就,潘晓东的脸上满是欣喜与自豪。

感言:心得与期望
现在,潘晓东在科进的事业正在继续稳步开展,女儿也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博士,事业和家庭都让他欣慰。常年奔波于伦敦、香港、上海和亚洲各国,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让潘晓东深深体会到文化理解对于公司管理的重要性。潘晓东说,虽然博士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更需要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为了深入了解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市场情况,科进大胆起用了潘晓东负责亚洲业务。潘晓东也确实没有辜负科进的信任,成功领导着亚洲地区的由十多个国籍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达到最佳的沟通效率。提到中国和西方在工程咨询行业的差距,潘晓东坦言,中国目前基础技术很强,完成一幢普通的建筑可以出色地胜任,但思路不够大胆开放,缺乏概念上的创新。近几年中国完成了很多优秀建筑工程,但高层的策划方案大都来自国外。同时,国内一些企业的服务意识与国外企业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限制国内工程咨询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潘晓东还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建筑业的各方面都将与国际接轨,原先的低成本优势也会逐渐消失。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工程咨询行业会与外国以平等的地位竞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异国奔波二十多年来,潘晓东一直有着浓厚的同济情结。同济大学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雄厚实力,使潘晓东常常在工作中接触到同济的校友,有客户、有同事、也有合作伙伴。潘晓东说:"每当遇见校友,尤其是与我接近的几届,都会感到格外亲切。回忆起学校老师和同事当年给与的种种帮助,更有当涌泉相报之感。"同济大学,承载着潘晓东为理想而努力的青春记忆。
 


 

Copyright © 2001-2010 by Tong Ji University Hong Kong Alumni Association
同济大学香港校友联谊会 版权所有